狗万滚球,狗万app足彩

图片

西双版纳州国家级省级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5-12-07

西双版纳州国家级省级州级

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1.景真八角亭    第三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真八角亭,位于勐海县勐遮乡景真村,距县城14公里。八角亭是一座佛教建筑物,傣语称窝苏,是景真地区中心佛寺瓦拉扎滩的一个组成部分。相传,这座八角亭是佛教徙们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丝台帽卡钟罕建筑的。它是中心佛寺处理宗教事务的议事亭,同时也是举行和尚晋升为佛爷的的场所。傣历每月1530两日,景真地区的佛爷都要集中亭内,听高僧授经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动,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曼飞龙白塔  第三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曼飞龙塔,位于景洪市大勐龙曼飞龙村,距景洪市区60公里,距勐龙镇政府3公里,位于曼飞龙村后山上,始建于傣历565年(1204年),后曾多次修葺,系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塔基为多重莲花瓣,母塔和八座子塔以多重葫芦形状作塔身,高度成黄金分割比,视觉形象圆润厚实、端庄稳重。塔刹由宝瓶、相轮、宝盖、风铎等组成;八座佛龛维系在子塔腰间。系古代傣族与东南亚、南亚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结晶。正南方佛龛下面的原生岩石上有半个巨大脚印,传为释迦牟尼圣迹,旁边有一口永不枯竭的仙井。1778——1980年,当地民众对其进行了修缮工作。198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1月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曼短佛寺   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曼短佛寺傣语称为瓦拉扎探,是一座中心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民委员会曼短村。据傣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傣历312年(公元950年),现存大殿为清代建筑。曼短佛寺由大殿、僧房、鼓房、戒堂、佛塔和山门组成,占地面积2149㎡。主体建筑大殿面阔四间,宽14,长19.4,建筑面积271.6㎡,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曼春满佛寺         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曼春满佛寺位于景洪市勐罕镇(橄榄坝)曼春满村中部偏南。曼春满佛寺由门亭、大殿、戒堂、藏经阁、佛塔、僧房、鼓房组成,占地面积约3666.94平方米。曼春满佛寺属墙柱式建筑,殿内置中柱、列柱、边柱44棵,木构架、殿面为重檐单西坡。殿内设有佛台、僧座寺,它的主要特点是偏厦横梁外侧与矮墙之间用一短柱支撑,使佛殿显得宽畅、明亮。该寺始建于佛历1126年(公元582年),在傣历621(公元1260年,南宋元年)重建,在傣历1104年(公元1742年,清乾隆七年)和傣历1158年(公元1796年,清嘉庆元年)又进行了两次修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保存完好。曼春满佛寺历史悠久,建筑精良,气势雄伟,是西双版纳小乘佛教寺庙建筑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茶马古道勐腊段  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勐腊易武茶马古道起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以北的一个山区乡--易武镇,主要由古茶园、老字号茶庄、古民居、茶马古道及其起点、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构成。清嘉庆、道光年间,茶业发展达到顶峰。易武成为了古六大茶山中主要的茶业集散地。为解决茶叶外运问题,道光25年,普洱府、思茅厅、易武两土司暑,社会名流及茶商捐资,以易武为中心向外辐射,修建了经曼撒、麻黑、依邦、勐旺、思茅到普洱、昆明、越南、香港、印度、老挝等地的宽两米的石板路8条。但由于年旧失修、交通改道等原因,现保存下来的茶马古道相对完好的仅有19段,总长10617左右。

    清朝时期茶叶被定为岁进贡品,大批汉人涌入,茶庄林立、骡马塞途,至清末民国时期成为了普洱茶加工、制作、销售中心。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茶贸停止,易武茶业逐渐衰落。现有茶叶加工作坊53家,武庆街和易平街尚存的古茶庄、古民居有20间,是清朝时期的建筑,总面积2938平方米。如今该地保留了茶叶种植、加工,茶叶贸易、运输及茶马古道起始时的大量实物遗存以及普洱茶制作、贸易相关的往来文书、契约等实物及文献。其文化景观、周边自然环境及实物遗存保存真实完整、信息丰富、影响深远,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6.李定国祠  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定国祠又名汉王庙,始建于清代,因地处边陲,几经劫难后倒塌被毁。为了铭记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将领李定国的爱国精神,1994年政府拨款重新修复。祠高9.35米,面阔5间,长13.19米,进深一间,宽9.3米,属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歇山式屋顶,是溶汉、傣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物。

李定国,1620年生于陕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十岁时参加了张献忠的起义军,17岁即以勇将著称,后为大西军安西将军,也是杰出的抗清英雄,被永历帝封为晋王。165812月李定国、孙可望追随永历帝入滇,1662年病逝于勐腊,终年42岁,安葬在现李定国祠,该地傣语称广法宰山(意为流星坠落的地方)。李定国将军当年在勐腊坚持抗清,爱护百姓,为保卫边疆发展生产做了不少有益于各族人民的事。1969年该地为勐腊县中心小学,70年代后期学校搬出;1983年州文化局拨款3000元修砌部分挡墙;1984年文物普查后作登记上报;19871222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1992年省文物处、勐腊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其进行修复重建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完工。

7.中缅会谈纪念碑      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总理视察热作所纪念碑及中缅会晤纪念碑,位于景洪市区西部的西双版纳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园(原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热带花卉园)内。周恩来总理视察纪念碑,由4块象征橡胶幼苗茁壮成长的立体碑群组合而成。正前方那块碑体上,镌刻着周恩来总理来园视察”9个金色大字;后面那块碑体上,镌刻着同样内容的傣文;左右两侧碑体上,分别雕刻着两组浮雕。

中缅会晤纪念碑,由4块巨型石碑交迭构成,石碑两端分别刻着北京天安门和仰光大金塔图案,碑座矗立于一方碧水之中,代表着澜沧江湄公河上下共饮一江水的同胞情谊。

8.曼阁佛寺  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曼阁佛寺位于景洪市内澜沧江北岸曼阁村,该寺始建于傣历276年(公元914年,五代十国乾化四年),傣历593年(公元1598年,明万历十六年)迁建于此。曼阁佛寺,傣语称为瓦拉扎探曼阁。整个佛寺由大殿、戒堂、鼓房、僧舍、门亭、引廊几部分组成,总面积达2300平方米

1984年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1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曼阁佛寺历史上是允景洪地区的中心佛寺之一,是一座历史悠久,保存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心缅寺之一。特别是该寺屋顶的火珠位置上有一尊四百多年前缅甸王赠送的小铜塔,已成为中缅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曼阁佛寺现由曼阁村民委员会管理使用,是曼阁村及周边村民从事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周边傣族学习傣文等民族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9.塔庄莫       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曼勒塔庄莫,为傣语读音。曼勒:地各;塔:意为;庄莫:意为头骨曼勒塔庄莫意为建在曼勒山上的佛主头骨之墓佛主头骨之塔

曼勒塔庄莫坐落于景洪市勐泐文化园内,原宣慰街召片领宫殿背后的曼勒山上。塔庄莫始建筑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明代建筑(傣历930,年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据地方志《南四本景洪》记载,此塔初建时仅高约二米,后经历代召片领(土司)多次复修,才有今天的样式。现存佛塔于公元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塔庄莫保护范围面积169.5平方米。除主体建筑塔庄莫外,由佛堂、佛龛、喃麽滴(傣语:圣水、圣泉)、塔庄董等建筑组成。该塔建筑形式结构匀称,整体建筑和自然浑然一体,是西双版纳地区和东南亚小乘佛教佛地区佛塔建筑的重要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该塔是西双版纳地区和东南亚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信徒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是历史上西双版纳的最高行政单位景龙金殿国(宣慰街召片领宫殿)即著名的告庄西双景遗址上现存的建筑;是研究西双版纳历史和东南亚地区佛学的重要证据,具非常高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10.景哈洞穴遗址   第七批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景哈洞穴遗址位于景哈乡大亥上寨西南5公里橡胶林后山上,景哈洞穴遗址傣语为檀喃咪囡,意为娇小美女的洞穴。洞穴坐东朝西,状若扁钟,东西长22.6,南北短为15,洞高约23,被一块坍塌的三角形巨石靠在北壁而把大部分洞口阻塞成一个三角状裂隙式洞口。朝南北延伸数百米是一片缓坡,过去竹木丛生,难于穿行,如今是一层层橡胶台地。该遗址是迄今西双版纳州发现的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人类遗址,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11   .曼崩铜塔   第七批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曼崩铜塔,傣族称为塔懂,即为铜塔之意。位于勐腊县城南郊距城中心1公里处,占地77平方米。建于傣历1102年(公元1740)以前。傣历1121年(公元1795),大佛爷玛哈维亚伴亚主持,各界人士捐资重修,涂以灰色,包以铜皮,耗银3万两,历时3年修成。该塔属于清代古建筑物,也是当地傣族人民群众祭拜之物。每逢傣族各个节日,佛教徒和信仰佛教的村民前往赕佛及朝拜。此塔是葫芦形的塔,塔基宽3,高10,用砖、土泥浆、黄铜片包塔身,极富有傣族建筑特色。底座呈方形,塔身为圆锥形,主塔高10,塔身四周塑4座神龛,每座神龛内一尊佛像,均有卧龙守护;塔身上雕绘有各种形态的飞禽走兽,塔顶系有铜铃一串,微风吹来,铃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极富有傣族建筑特色。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铜塔遭破坏,铜皮被剥得精光。至今因缺乏铜皮仅用铜粉涂之。

12.周恩来总理泼水遗址  景洪市曼厅公园内   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总理与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纪念址位于曼听公园内,公园距景洪市市中心仅2公里,占地2.4万平方米。纪念址上,建有周总理全身塑像和6块汉白玉围屏,周总理身穿傣家服装,头上裹着头巾,一手端着盛水的银钵,一手挥着橄榄枝。6块汉白玉围屏,形状如同翘首期盼的孔雀,象征着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敬仰。背后衬于椰子树、槟榔树、旅人蕉、贝叶棕等热带树木。为纪念周恩来总理19614月在西双版纳参加傣历新年(泼水节)30周年而于1991年建成的,现为西双版纳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勐龙烈士陵园     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勐龙烈士陵园,位于景洪市勐龙镇景乃村旁的小山丘上,距景洪市区63公里,占地面积11957㎡,四面均有围墙,系景洪县人民政府于1964年为纪念解放和保卫祖国边疆而牺牲的革命英烈而修建的。长方形陵园内,长眠着20世纪60年代初在中缅边境地区剿匪作战牺牲的94名烈士,平均年龄仅20岁左右。陵园正中央,耸立着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塔。纪念塔正前方,矗立着傣族人民的优秀儿子、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孤胆英雄岩龙的纪念雕像。1988年公布为西双版纳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西双版纳州和景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4.景真中心塔  第一批州级    文物保护单位

景真中心塔位于勐海县勐遮乡景真村南端的半山坡上,距勐遮镇政府6公里,距214国道1公里。始建于公元1204年(傣历567年,北宋)。上世纪60年代间被捣毁,1986年严格按原塔规模重建,保持了原塔的风貌和风格,重建后的中心塔由塔基、座、身、刹四部分组成。塔高11.5,塔基为正方形,按东、南、西、北各设一佛龛,内置一尊佛像,佛龛上建一爬沙,座上为覆钟体塔身,饰有菩堤叶和蕨草花形图案;塔刹上也饰有菩堤树图案,刹杆上装有风铃,顶端置一面银质三角旗。景真中心塔雄伟、高大、古朴,轮廓优美、图案精致,是西双版纳州内不可多见的古建筑复原体。

15.勐遮佛寺壁画  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勐海县勐遮乡曼宰龙佛寺壁画始绘于傣历1230年(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由七幅主题鲜明、反映佛经故事的题材组合而成,作者不祥。壁画具有浓郁的傣族民间艺术风格,构图打破了空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把一个完整的故事集中在一幅画中,充分地表现出来,而在图中主次分明、疏密得当,人物造型,突出正面人物的心灵俊美,用丑陋的人物形象表现反面人物心灵的丑恶。壁画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把佛教题材、绘画风格中的长处吸收到了自己的壁画艺术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壁画风格。勐遮壁画是我国文化艺术遗产中独放异彩的珍宝。19881116日申报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16.白云洞摩崖  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洞摩崖位于勐腊县易武乡政府东南驻军北侧的马道子山腰上,为石灰岩穿洞,古洞又称马道子石洞。前后两个洞口均呈三角形,灰岩岩层一壁直立,一壁倾斜。前洞口小,高2.6,宽2.5;后洞口大,高6.8,宽4.3,顶高10。西侧另有一长17.3,宽2.5,高2的洞腔与后洞腔平行。二者之间前后有两个门洞使其媾通。洞腔内有一些较粗大的钟乳石,地面是平整的土层。在后洞前有长10,宽8的水泥平台。洞内较干燥,洞壁上有摩崖刻字画天涯,浙江仁和许台身题壁诗、黎寿昌题壁诗、中法定界记载述文,字字苍劲有力,至今清晰可辨。1934年,镇越县长赵思治就任后,游览此洞,触景生情,作诗多首,并督工修补石洞,将所题诗词镌刻于石洞两壁。1984630易武武装暴动的密会和暴动决策在这里形成。19881116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