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万滚球,狗万app足彩

图片

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3-07-09

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州文体系统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工作纪实

 

近年来,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我州文体系统把文化建设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起来,将形式多样且内涵丰富的文化惠民举措如同阳光一样公平地照在每个人的头上,初步找到了一条切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和特点的文化建设新路子,切实让我州各族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免费开放政策惠及群众百万人

切实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将免费开放这一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纳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从2012年开始,全州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同时,为确保免费开放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了《免费开放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要求全州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站工作人员扎实做好为群众服务工作。

全州“三馆一站”统一将一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展览厅、排练厅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免费向读者提供文献借阅、一般性检索与咨询、基层辅导、办证、流动服务等基本服务,让广大读者真正的体现到无障碍、零门槛享受免费开放政策带来的实惠。开展免费开放以来,全州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站共接待服务群众119.4万人次,其中州文化馆参加活动人员18670余人次,州图书馆接待读者546560人次,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接待国内外观众31831人次,各县市、乡镇接待服务群众近60万人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共享公共文化

我州多举措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西双版纳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创建文化先进乡(镇)和创建文明村(寨)相关评价体系。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通过对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进一步理顺了体制机制,增强了活力。同时,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认真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全州“三馆一站”均按时按要求实行免费开放,全州31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与广播电视站进行了合并,成立了新的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并加挂了社会体育指导站。全州共建设了413个农村综合文化室,建成了3个县市“共享工程”三级服务网络、31个乡镇基层点网络和31农民网培学校,有农村文艺队伍3128支,农村篮球队1504支,门球队2751支,基本形成了以州级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县市级图书馆、文化馆为支撑,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点的三级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 “兴边富民”、中央扩大内需、扶持少数民族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并动员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州共建设大小农村文化体育广场782块,体育特色乡镇11个、文化体育场(馆)5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7个、健身广场82个,陀螺场144块,门球场217块,地掷球场98块,健身路径80条。有篮球场1588块,全州所有行政村篮球场实现全覆盖;有275个农家书屋,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

创建“文化惠民示范村”实现文化富民

拿着一笔笔傣族织锦合同订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织锦传承人—玉儿甩心里乐滋滋的:创建成为文化惠民示范村后,我们成立了傣族织锦文化产业合作社,与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了织傣锦合同订单,现在,我们制作的曼暖典傣族织锦不仅成为了西双版纳赠送来宾的特殊礼品,还受到了国内外客人的喜爱,远销到缅甸、泰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地区。

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文化惠民示范村”,将文化建设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唤醒农村“沉睡”的文化资源,发挥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的示范效应,以此带动村民脱贫致富。2009年开始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工作,共动工建设了10个文化惠民示范村。

在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工作中,我州结合各村特点,成立了傣族织锦、布朗族民间竹编、傣族手工造纸、傣族酸鱼等文化产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挖掘利用本村文化资源,组织村民开发文化产业项目,逐步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村组的支柱产业,以此实现“文化富民”的目标。勐海县召村充分挖掘整理傣族手工造纸技术,成立了召村造纸合作社,积极打造以傣族手工造纸为乡村特色的文化产品,全村186户农户都从事传统手工造纸的生产,仅造纸一项每户每年平均收入七千元左右,全村每年造纸收入300万元左右。大渡岗乡昆罕大寨深入开发具有布朗族传统技艺特点的竹编文化产品(竹编工艺品、竹编造型饰品、竹编生活用品等),从事竹编的农民每天手工费在4050元,极大地提高了收入。

通过创建示范村,还新建了批文化活动场所,文艺活动队伍建设、文化活动场地设施等工作得到明确和巩固,村民能经常性的在广场开展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活动,并与附近村寨和外国边民开展民间文化交流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村寨的文明风尚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文化惠民在全州也步步实现从“有”到“好”转变,并形成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节庆品牌和艺术精品。景洪市乱点村组建了680多人的业余文艺队和一支篮球队,勐海县召村组建了129人的老、中、青业余文艺队,勐腊县曼旦村组建了110余人的老、中、青业余文艺队等等,逢年过节或农闲时间,这些文化惠民示范村都要举行各种文艺活动,用自编自演的歌舞节目来讴歌新生活,并与邻村及附近的农场和其他友好乡镇举行文艺大联欢,把文化娱乐活动搞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